院(所)党委书记 宋庆科
男,汉族,1967年10月生,江苏丰县人,中共党员。徐州农科所(院)党委书记(2019.1.20~)。
1991年7月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学士学位。1991年8月丰县李寨乡林果站技术员;1992年8月丰县林果局果树研究所所长;1996年3月丰县梁寨镇副镇长;1999年3月丰县梁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00年4月丰县农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蔬菜办副主任;2000年9月丰县王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02年12月丰县师寨镇党委书记;2008年7月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08年7月—2010年12月援疆,任新疆新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11年3月沛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12年2月睢宁县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2013年4月徐州市委农工办副主任;2019年1月以来,徐州农科所(院)党委书记;兼职江苏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徐州推广示范基地主任。
在丰县工作,4次被丰县人民政府记三等功;连续2年获评徐州市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优秀。在援疆时,评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优秀援疆干部。在徐州市委农工办期间,完成调研课题22项,主导的《新形势下徐州农民增收的金融保障机制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作为第一人获省农委一等奖;连续6年农工办绩效考核进入市优秀行列,每年都有2项以上的课题获市创新奖表彰;联合江苏师范大学编制《徐州市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联合苏州城乡改革院编制《徐州市乡村振兴规划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获江苏省农委农业政策调研暨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2项、徐州市农经论文二等奖1项;发表代表性论文2篇。调任徐州农科所(院)党委书记以来,主持所(院)党委全面工作;主管干部、人才、意识形态与宣传、党风廉政、纪检监察等工作;侧重抓好服务平台建设;联系果树研究室、铜山试验站。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学习党史,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构建“党建+”工作机制,创建“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了徐州农科所(院)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院(所)长 李强
男, 汉族,1971年 6月生 ,江苏徐州市人,民革党员。博士。研究员。徐州农科院(所)长(2020.1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2 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农学学士学位。2005年6月、2008年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分别获农学硕士、博士学位。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 做访问学者。2009年11月加入民革。1992年8月分配到徐州农科所至今。主要从事农作物优异基因挖掘、甘薯育种技术研发及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HarvestPlus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引智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等10余项;主持育成甘薯新品种12个;制定国家、农业行业和地方标准4项;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18篇;获品种权保护5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部、省、市成果奖16项。历任甘薯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和徐州农科院(所)副院(所)长(2011.8.2-2020.12.29)、院(所)长(2020.12.29~);兼任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双子叶杂粮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日韩三国甘薯研究会执行委员、第六届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第五届徐州市农学会副理事长、第一届徐州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第四届徐州市生物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江苏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被评选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首批领军人才、重点学科带头人、“四星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大表、政协徐州市第十四和十五届常委、民革徐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监督委员会主任、民革江苏省委经济和“三农”委员会委员等。荣获民革江苏省委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民革江苏省委定点扶贫工作先进个人、民革徐州市委会成立60周年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副院(所)长 李再祥
男,汉族,江苏睢宁县人,1964年11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徐州农科院(所)副院(所)长、党委委员(2011.8.2~)。
1984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徐州农业学校农学专业,1988年4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大专学历。1984年7月分配到徐州农科所耕作栽培研究室从事玉米科研,1990年2月调任科研科秘书,1996年1月任科研科副科长,2004年9月任办公室副主任,2006年4月任财务处处长、所纪委副书记,2011年7月任副所长、党委委员。引进、鉴定、筛选出掖单2号、苏玉1号等优良玉米品种,在徐州地区大面积推广。在科研管理中全方位参与项目论证、申报、实施过程、结题验收及成果鉴定和报奖管理,跟踪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倡导并实施科研目标化、制度化、精准化管理,科研管理水平和绩效居省院农区所前列。在财务管理上,重点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开源节流,提高账务质量,改善所财政经济状况。2011年后,工作重点主要在成果推广和科技服务方面,先后承担科技服务类项目10余项,其中主持8项,以项目为依托,同科技服务团队一起,深入徐州及周边地区村镇一线,推广应用新品种20余个,建立品种示范推广基地、基(点)近30个,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19年以来,在巩固原有成果基础上,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主持建立亚夫工作站,开展科企合作,整合全所科技资源,在省院农区所中率先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主持人获全国农业丰收二等奖、江苏省农业丰收一等奖、徐州市创新奖;获江苏省农委、徐州市委等表彰4次。
副院(所)长 杨峰
男,汉族,1975年9月生,江苏邳州市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徐州农科院(所)副院(所)长、党委委员(2014.1.25~)。
1997年6月毕业于扬州大学作栽与耕作学专业,学士学位,同年7月到徐州农科所从事棉花育种栽培研究;2004年6月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学位;2011年8月获扬州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05年1月任棉花研究室副主任,2008年8月调任蔬菜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2010年3月任蔬菜研究室主任;2013年4月任园艺研究室主任,2014年1月任徐州农科所副所长;2017年6月被农业部聘为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大蒜品种改良岗位专家;兼职徐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徐州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第二届理事长。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农科院中青年学术骨干、徐州市优秀专家等。先后从事棉花、蔬菜、园艺等作物育种栽培技术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省部、市级项目(课题)50多项;参加育成棉花新品种4个,主持育成大蒜新品种5个;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省、市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9项。
副院(所)长 曹清河
男,汉族,1975年8月生,江苏徐州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州市农科院(所)副院(所)长、党委委员(2019.3.1~)。
1998年7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学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6年6月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学习,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先后赴国际马铃薯中心、比利时根特大学、美国奥尔康州立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单位访学。2008年8月任甘薯育种室副主任/团委副书记。2010年3月任院重点实验室主任、品资室副主任。2016年任品资室主任、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2月任副院长。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日韩三国甘薯研究会执行委员,国家基金委网评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江苏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甘薯种质创新及新技术研究以及菜用观赏甘薯新品种选育等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项3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4件,获得品种权或登记新品种3个。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农科院“中青年学术骨干”,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首席专家”,“徐州市拔尖人才”等称号。
副院(所)长 孙扬
男,汉族,1979年2月生,江苏邳州市人。中共党员。徐州农科所(院)副所(院)长(2019.3.1~)。
2001年6月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毕业,学士学位;2011年7月江苏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2001年7月-2002年6月在烟台WECL英语学院学习;2002年10月-2006年2月徐州市委农工办,从事农村经济发展管理工作;2006年3月-2007年7月徐州市委老干部局,从事离休干部政治待遇管理工作。2007年8月调至徐州农科所蔬菜研究室,同年12月任徐州农科所办公室副主任;2010年3月-2012年3月派驻沛县河口镇任镇党委副书记,负责省“挂县强农富民”、“科技扶贫整村推进”和市“对口帮扶扶贫攻坚”等工程实施;2012年3月-2019年6月任徐州农科所办公室主任;2018年3月-2019年6月兼任徐州农科所后勤服务处处长;2019年3月任徐州农科所(院)副所(院)长,主管党建、组织、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和妇女工作,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地市农业科研院所工作委员会工作,后勤安全管理等工作,协管人才、宣传与意识形态工作;分管办公室、后勤服务处、综合档案室、青工委、妇联。自来徐州农科所至今,首先为蔬菜研究室常态化运行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在行政管理上致力于开拓创新,开展了以“行政服务科研、科研服务三农”为导向的“作风建设双评议”活动,并自主形成一整套评价体系;牵头相关部门改革完善有关管理机制,出台了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副产品处置、成果转化奖励分配、博士后管理、出国(境)人员管理、公务用车以及公务出行、接待规定摘编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或规定,促进了全所工作程序规范、管理效率提高、廉政风险降低。2011-2020年承担省部级项目5项,其中参加主持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软科学调研项目4项;作为完成人协作育成甘薯新品种1个,获河南省商丘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研究论文2篇,作为编委成员编写出版专著1部;获得江苏省“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优秀科技特派员、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科技服务明星、江苏省优秀扶贫工作队员、江苏省农科院系统先进个人、徐州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徐州市优秀统战干部、徐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徐州市“工人先锋号”、徐州农科所优秀党员、徐州农科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近20个。